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金融科技学 课程代码:ZB166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学 分:4
学 时:72 理论学时:64 实验实践学时:8
面向对象:金融科技学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金融科技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区块链金融、机器学习、大数据金融等应用场景。本课程是《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区块链金融》、《金融大数据》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教学将以大班讲述小组讨论方式进行。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1.通过本课程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金融科技基础知识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2.帮助学生对金融科技的前沿热点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眼界,以及思考和理解新概念的能力;
3.明确金融科技基本概念和金融科技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建立起金融科技知识的全景认知;
4.掌握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原理;培养学生通过结合金融领域的应用理解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
5.熟悉金融与科技融合后的金融创新形态;培养学生将现代科技应用于金融服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6.理解金融科技带来的货币管理、货币供求变化、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变化、金融科技本身的风险管理、征信管理;培养学生从宏观管理者的视角理解金融科技的理论和实践;
7.确保学生了解金融科技监管法律问题和监管科技目标与技术问题;
三、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成绩和结业考核成绩均为百分制,占比分别为40%和60%。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20%)、课堂作业的完成效果(60%)、学生学习效果展示(20%)。其中,作业至少需要完成三次,每次占比20%;学习效果展示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其他同学讲解习题。结业考核为闭卷笔试,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业考核命题应符合学校和学院考试命题规范的要求。
考核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考试,敦促学生充分了解金融与科技的相关性以及科技技术在金融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科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充分了解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掌握辨析金融科技问题的正确方法,对金融大数据、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在金融的运用以及金融和科技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普惠金融和金融长尾基本理论知识来探索金融科技前沿问题和解决金融创新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金融科技学》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章金融科技的含义和本质 | 5 | 1 |
第二章金融科技发展简史 | 5 |
|
第三章金融科技的功能概论 | 7 |
|
第四章区块链和金融大数据 | 8 | 3 |
第五章现代支付体系 | 7 |
|
第六章现代银行金融科技 | 7 | 2 |
第七章现代金融交易体系 | 6 | 1 |
第八章现代保险科技 | 6 |
|
第九章大数据征信与管理 | 7 | 1 |
第十章金融科技监管与监管科技 | 6 |
|
合计 | 64 | 8 |
第一章 金融科技的含义和本质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金融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了解历史上几次重要技术革命带来的金融创新;掌握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的关系;掌握金融科技的内涵和外延;了解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了解金融科技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重点: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
本章教学难点:数字金融;大数据金融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与科技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形态的演进
(三)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
(四)科技改变金融
第二节 金融科技范畴与理论问题
(一)金融科技范畴的形成
(二)金融科技理论
(三)金融科技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三节 金融科技学的框架
(一)金融科技学的学科属性与结构框架
(二)金融科技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金融科技发展简史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早期金融技术和创新支付工具;明确促进中国早期金融创新的技术因素;明确计算机应用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掌握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的基本类型;明确替代性网络金融的概念与内容;了解智能金融的定义和具体业务模式
本章教学重点: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
本章教学难点:替代性网络金融、互联网借贷、网络众筹
第一节 早期的金融技术
(一)早期的结算、汇款与票号
(二)早期支付工具的创新
(三)推动早期金融创新的技术
(四)早期的结算、汇款与票号
第二节 电气时代的金融科技
(一)电汇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二)证券交易的变化
第三节 电子信息时代的金融科技
(一)电子计算机带来的金融创新
(二)计算机与金融创新关系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阶段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与范围
(二)传统金融的互联网业务创新
(三)替代性网络金融
第五节 智能金融阶段
(一)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二)智能金融定义与范围
第三章 金融科技的功能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支付、清算、结算的含义与支付活动的分类;明确支付清算的原则以及支付的演进;了解科技对于支付演进的推动以及支付清算功能的提升;明确普惠金融与长尾金融服务的匹配;把握金融科技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降低资金需求方搜寻成本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理解传统金融机制设计及金融科技机制设计方式;掌握技术进步推动金融创新的决定因素
本章教学重点:长尾理论;普惠金融;信贷配给;融资市场摩擦
本章教学难点:搜寻成本;非对称加密算法
第一节 支付清算功能的科技需求
(一)金融的支付结算功能
(二)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
(三)科技提升支付清算功能
第二节 金融长尾市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
(一)长尾理论与金融长尾市场
(二)普惠金融理论
(三)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实现
第三节 融资市场摩擦、搜寻成本与金融科技改进
(一)融资市场摩擦
(二)搜寻成本
(三)传统正规金融体系、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
(四)金融科技、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
第四节 金融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
(一)机制设计理论
(二)金融机制设计
(三)金融机制设计与金融科技
第五节 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与监管博弈
(一)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
(二)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博弈
第四章 区块链和金融大数据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区块链应用的原则;了解数字货币的一般设计原理;掌握虚拟货币的资产本质;了解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布式并行计算、大数据软件工具;掌握金融大数据的数据获取方式、预处理方法以及关联分析初步知识;从理论上梳理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应用形式
本章教学重点:区块链金融、金融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本章教学难点: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人工神经网络
第一节 分布式记账与区块链技术.
(一)比特币的诞生
(二)区块链与共识机制
(三)技术演进与问题的复杂化
第二节 通证经济理论和数字货币
(一)虚拟货币的资产属性
(二)交易所的基本功能和风险放大
(三)通证经济理论
第三节 金融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原理
(一)金融大数据的获取
(二)金融大数据的预处理
(三)金融大数据的关联分析
第四节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原理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分类
(二)深度学习的分类与应用
(三)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
第五章 现代支付体系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支付体系和支付手段的构成;熟悉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下的支付体系创新;掌握现代银行清算制度;了解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及其运行
本章教学重点:第三方支付;直连模式;网联模式
本章教学难点:SWIFT系统;跨境组织系统支付Ripple系统
第一节 现代支付手段及其发展
(一)现代支付清算体系概述
(二)现代支付工具
第二节 技术推动下的新兴支付方式
(一)依托现代技术的第三方支付
(二)移动支付
(三)科技改善支付体验
第三节 银行清算制度及其发展
(一)行内结算系统
(二)行间清算系统
(三)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第六章 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银行发展与现代银行体系组成,熟悉现代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应用的发展;掌握金融科技驱动下现代银行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金融创新;熟悉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直销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和服务,掌握开放银行和银行电子商务的理念以及模式;了解银行的金融科技平台,掌握现代银行的内控与风险管理技术
本章教学重点:智能银行;直销银行;银行电商
本章教学难点:开放银行;营销场景
第一节 现代银行体系
(一)现代银行体系构成
(二)中国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银行的功能与本质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
(一)电子汇兑与支付结算
(二)智能银行
(三)网上银行服务
(四)移动银行
(五)直销银行
(六)银行电商
第三节 现代银行技术业务
(一)开放银行
(二)银行金融科技平台
(三)营销场景搭建与客户体验设计
(四)银行内控与风险管理技术
第七章 现代金融交易体系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金融交易所体系;掌握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智能投资顾问的功能、基本原理和业务模式;了解量化投资交易的概念和特点、量化投资的方法、风险和策略;了解程序化交易的基本原理
本章教学重点:智能投资顾问;量化投资交易;统计套利
本章教学难点:冲击驱动型算法交易;成本驱动型算法交易;机会导向型算法交易
第一节 现代交易所体系
(一)金融交易所概述
(二)我国交易所体系
(三)资产配置
(四)财富管理
第二节 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
(一)资产配置
(二)财富管理
第三节 智能投资顾问
(一)智能投资顾问概述
(二)智能投资顾问的功能
(三)智能投资顾问的核心技术与业务模式
第四节 量化投资
(一)量化投资交易概述
(二)量化投资交易策略
第五节 程序化交易
(一)程序化交易原理
(二)程序化交易的实践
第八章 现代保险科技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风险的基本知识、保险原理、保险科技的概念和基本形式;掌握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互联网保险的优势,熟悉互联网保险的种类和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模式;掌握大数据与保险定价、核保核赔中的新科技、产品营销与推荐相关的保险科技内容,了解智能保顾
本章教学重点:保险科技;核保科技;互联网保险
本章教学难点:核赔科技;定损科技;智能保顾
第一节 风险、保险与保险科技
(一)风险与保险概述
(二)保险科技概述
第二节 互联网保险
(一)互联网保险概述
(二)互联网保险种类
(三)互联网保险创新模式
第三节 现代科技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
(一)大数据与保险定价
(二)核保核赔中的新科技
(三)产品营销与推荐
(四)智能保顾
第九章 大数据征信与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征信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概念;掌握大数据对传统征信模式的重构、大数据征信的商业模式;理解大数据征信的流程和运作、大数据征信体系的主要发展模式;认识大数据征信给征信监管带来的挑战以及各国监管实践发展。
本章教学重点:征信体系;大数据征信;第三方征信原则
本章教学难点:“传统征信体系+大数据技术”模式;长臂”管辖原则
第一节 征信与大数据征信概述
(一)征信概述
(二)大数据征信概述
第二节 大数据征信的理论基础
(一)征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二)大数据征信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模式
(一)征信体系框架与功能
(二)大数据征信流程与数据链
(三)大数据征信体系的主要模式
(四)大数据征信监管实践
第四节 大数据征信的监管
(一)大数据征信存在的问题
(二)大数据征信监管实践
第十章 金融科技监管与监管科技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监管科技的内涵;掌握金融科技创新的特点;了解金融科技监管方式;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重点:金融科技监管;监管科技
本章教学难点:监管科技的逻辑与技术应用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技术与制度基础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二)金融创新的技术基础
(三)制度改革推动的金融创新
第二节 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一)金融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二)金融科技创新表现
(三)金融科技创新的动力
第三节 金融科技监管
(一)金融科技监管的必要性
(二)金融科技监管的内容
第四节 监管科技
(二)监管科技的技术应用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手段,并以案例介绍、视频教学、专家讲座、学生分组报告等形式作为辅助,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加强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六、推荐教材、阅读书目与电子资源
1、李建军,彭俞超主编,《金融科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张宁,赵亮,《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实战:以python为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3、张宁,《金融科技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
4、张宁,《金融保险:深度学习》,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
5、张宁,《保险科技中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
6、徐忠、孙国峰、姚前,《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