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金融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金融经济学导论 课程代码:ZX163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学 分:2
学 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实践学时:0
面向对象:经济学等各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等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主要讲授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以及市场均衡下的金融资产定价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不确定条件下资产选择、资产组合及资产定价等技能。本课程是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的后续课程,为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1. 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为进一步学习现代金融理论打下基础;
2. 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行为理论;
3. 掌握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相对于一般商品市场均衡机制的共性与差异;
4. 掌握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如期望效用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无套利定价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
三、课程考核要求
该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个部分。总评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结业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30%,结业考核成绩占70%。
过程考核形式包括考勤、讨论、作业、分组报告,其中考勤占30%,讨论占20%、作业占20%、分组报告占30%。教师可根据学生考勤及作业情况确定是否允许其参加结业考核。
结业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核范围为教师课堂所讲授课程内容及安排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内容。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验(实践)学时 |
第一章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 2 |
|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金融系统 | 4 |
|
第三章期望效用理论 | 2 |
|
第四章金融风险及其度量 | 2 |
|
第五章风险态度及其度量 | 6 |
|
第六章基本经济框架与资产定价 | 2 |
|
第七章资产组合理论 | 4 |
|
第八章均值—方差效用下的投资组合选择 | 4 |
|
第九章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 | 4 |
|
第十章套利定价模型(APT) | 4 |
|
第十一章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配置效率 | 2 |
|
合计 | 36 |
|
第一章 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金融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对金融市场均衡机制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该领域最新学术动态。
本章教学重点:金融经济学研究的三大问题;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金融市场均衡机制。
本章教学难点: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金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金融经济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 金融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华尔街第一次革命
(二)华尔街第二次革命
(三)现代金融理论发展趋势
第三节 金融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一)微观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
(二)货币金融学与金融经济学
第二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金融系统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以及现值和终值的计算,了解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理解金融资产价值评估原则,掌握债券和股票价值评估的方法。理解金融系统的概念及金融决策的过程。
本章教学重点:现值和终值的计算;股票的价值评估;债券的价值评估。
本章教学难点:现值和终值的计算,股票和债券的价值评估。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述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二节 金融资产的价值评估
(一)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的原则
(二)债券的价值评估
(三)股票的价值评估
第三节 金融系统与金融决策
(一)金融系统
(二)金融决策
第三章 期望效用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偏好关系的概念及其需要满足的条件,了解效用的概念及效用理论,理解效用函数;掌握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和偏好选择,掌握期望效用函数和不确定条件下的理性决策原则,通过阿里亚斯悖论了解期望效用理论的局限性。
本章教学重点: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期望效用函数,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选择。
本章教学难点:期望效用函数、理性决策原则、Allais悖论。
第一节 偏好
(一)偏好关系
(二)偏好关系应满足的基本公理
第二节 效用与效用函数
(一)效用
(二)效用函数
第三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研究
(一)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选择
第四节 期望效用函数
(一)VNM效用函数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理性决策原则
第五节 期望效用理论的局限性
(一)期望效用准则的矛盾
(二)阿里亚斯悖论
第四章 金融风险及其度量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风险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了解风险的分类,掌握风险的度量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重点:风险的度量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难点:风险的度量方法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概念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二)金融风险的特征
(三)金融风险的分类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度量
(一)距离法
(二)Beta系数法
(三)VaR方法和CVaR方法
第五章 风险态度及其度量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掌握如何界定不确定条件下不同经济行为主体风险态度的类型,掌握确定性等值和风险溢价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度量,掌握主观风险态度与投资风险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不确定条件下风险态度的度量,确定性等值和风险溢价的计算,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度量。
本章教学难点:确定性等值和风险溢价的概念及其计算,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度量。
第一节 风险态度
(一)风险态度的描述
(二)效用函数及风险态度
第二节 风险态度的度量
(一)风险溢价与确定性等值
(二)风险厌恶系数
第三节 风险态度与投资风险资产的关系
(一)相通财富水平下风险厌恶的度量
(二)不同财富水平下风险厌恶的度量
(三)几种常用的效用函数
第六章 基本经济框架与资产定价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熟悉金融学角度的经济结构的描述方法,能推导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模型和均衡条件,理解并掌握Arrow-Debreu证券经济下的最优配置和均衡问题,掌握无套利概念及套利的类型,掌握资产定价的基本定理。
本章教学重点: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模型;市场均衡条件的推导与分析;Arrow-Debreu证券市场结构下的最优配置和均衡求解,套利的类型及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套利的类型及其计算,风险中性定价
第一节 经济市场的描述
(一)经济环境
(二)经济参与者
(三)证券市场
第二节 套利与无套利原理
(一)套利的定义
(二)无套利原理
第三节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与风险中性定价
(一)资产定价基本原理
(二)风险中性定价
第七章 资产组合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推导过程,掌握风险资产风险溢价及其对经济主体资产组合中风险资产投资量的影响,掌握两资产模型下经济主体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理解投资组合分离的定理。
本章教学重点: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推导过程,两资产模型下经济主体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
本章教学难点: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推导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第二节 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
(一)风险溢价与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二)财富水平与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三)资产收益率与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四)风险程度与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第三节 投资组合分离
(一)基金分离的定义
(二)单项基金分离
(三)两基金分离
第八章 均值—方差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马克维茨均值—方差资产组合理论的假设及具体运作步骤,掌握证券投资组合选择的原则,了解相关定价公式,为CAPM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教学重点:组合风险收益计算;证券组合有效前沿推导;无风险资产存在情况下的有效前沿推导;马克维茨证券组合选择的思想及步骤。
本章教学难点:证券组合有效前沿的推导,无风险资产存在情况下的有效前沿推导。
第一节 均值-方差分析的市场环境与偏好
(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起源
(二)均值-方差分析的市场环境
(三)均值-方差偏好
(四)均值-方差模型的局限性
第二节 均值—方差前沿组合
(一)均值-方差模型
(二)均值-方差模型应用
第三节 均值-方差前沿组合的性质
(一)基本性质
(二)最小方差组合的性质
(三)零协方差组合及其性质
(四)均值-方差有效组合与投资组合定价
第四节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选择
(一)存在无风险资产前沿边界的推导
(二)前沿边界的组合意义和几何结构
(三)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前沿边界投资组合和投资组合定价
(四)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步骤
第九章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均值-方差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与CAPM理论之间的关系,掌握CAPM定价模型的基本理论及推导,掌握资本市场线和证券市场线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异同,了解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CAPM定价模型的推导;CML与SML分析,不存在无风险资产情况下的CAPM理论。
本章教学难点:CAPM定价模型的推导;CML与SML分析。
第一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市场组合
第二节 市场均衡
(一)市场均衡
(二)资本市场线(CML)
第三节 CAPM的资产定价关系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二)证券市场线(SML)
(三)CML和SML的异同
第四节 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CAPM
(一)零Beta值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二)CAPM应用举例
第十章 套利定价模型(APT)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套利定价理论的来源,掌握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和线性因子模型,掌握套利组合的含义,掌握精确单因子模型和精确多因子模型,了解极限套利的定义及极限套利下的APT的证明,了解极限套利和市场均衡的关系,掌握APT和CAPM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教学重点:线性因子模型;套利及套利组合;套利定价公式;APT与CAPM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线性因子模型;多因素套利定价公式的推导。
第一节 资产收益风险的因子模型
(一)套利定价理论简介
(二)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
(三)线性因子模型
第二节 精确因素模型的套利定价理论
(一)套利与套利组合
(二)精确单因子模型
(三)精确多因子模型
第三节 极限套利和套利定价理论
(一) 特异性风险与极限套利
(二) 极限套利下的APT
第四节 极限套利与均衡
(一)极限套利和市场均衡问题
(二)CAPM和APT的比较
第十一章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实证检验,了解有效市场面临的挑战,了解资本配置效率的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有效市场假说的分类,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本章教学难点:有效市场假说的三大分类;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有效市场理论
(一)有效市场的概念
(二)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
(三)有效市场的形式
第二节 有效市场的检验
(一)弱势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二)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三)强势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第三节 对有效市场的挑战
(一)理论上对有效市场的挑战
(二)实证上对有效市场的挑战
第四节 行为金融学
(一)行为金融学的提出背景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与模型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本课程属于理论性和计算推导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计算演练、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为增强学生对理论模型的深入了解,会适当安排有关模型推导及运用的课堂及课后作业。同时,针对一些基础理论模型和案例,将组织学生分组,各小组围绕所选主题在课外充分讨论和准备,然后进行课堂讲授和展示,此为课程过程考核的重要部分。
本课程是微观金融的基础理论课,也可以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因此在上课前,希望学生们能对《微观经济学》以及《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适当复习回顾。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该领域理论前沿,教师会提供该领域大量经典外文文献供学生课外学习。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1. 《金融经济学》,马孝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2版
2.《金融经济学》,王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高级金融理论》,杨云红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金融经济学》,汪昌云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金融经济学十讲》,史树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 《金融经济学二十五讲》,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7. 《现代金融经济学》,陆家骝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金融经济学基础》,黄奇辅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 《金融经济学》布莱恩·克特尔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10. http://www.nb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