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本科生教育发布时间:2023-12-29浏览次数:10

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课程代码:ZJ16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分:3

       时:54              理论课程:52                   践:2

面向对象:金融学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货币、信用、银行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教学将以大班讲述小组讨论方式进行。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1.能充分了解金融与经济的关联以及金融固有的特性。

2. 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3.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有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4.在了解国内外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掌握辨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

5. 运用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探索金融前沿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个部分,过程考核成绩占30%,结业考核成绩占70%。结业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过程考核包括到课率考核占20%;作业占30%;创业意识、创新能力20%;课堂讨论及实习实训表现占30%。结业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理解,同时考察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考试,敦促学生充分了解金融与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充分了解国内外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掌握辨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的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来探索金融前沿问题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金融学》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8

 

第二章信用            

4

 

第三章利率             

4

 

第四章汇率              

4

 

第五章金融市场           

6

2

第六章商业银行            

6

 

第七章中央银行             

4

 

第八章其它金融机构            

2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6

 

第十章通货膨胀    

4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4

 

合计                 

52

2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的性质与职能,掌握货币数量及层次划分,理解货币制度的内容及演变的动力。

本章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的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货币的实证定义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的产生         

1.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2.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3. 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1. 实物货币

2. 金属货币        

3. 代用货币

4. 信用货币

5. 电子货币

(三)货币的定义及特征

1. 货币的定义

2. 货币的特征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1.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2.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3. 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1. 实物货币

2. 金属货币        

3. 代用货币

4. 信用货币

5. 电子货币

(三)货币的定义及特征

1. 货币的定义

2. 货币的特征

第三节 货币的计量

(一)货币数量的界定         

1. 狭义货币供应量            

2. 广义货币供应量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1. 基本模式

2.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3.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 货币材料的规定          

2. 货币单位的规定             

3. 主币与辅币的规定

4. 准备金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 银本位制

2. 金银复本位制        

3. 金本位制

4. 信用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1. 人民币制度

2. 港元制度

3. 澳门元制度

第二章 信用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信用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信用的主要形式,了解信用工具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信用的特征及形式。

本章教学难点:信用工具的概念及特性。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内涵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 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2. 信用发展的过程        

3. 信用的构成要素

4. 信用的特征

5. 信用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1. 按融资性质分类           

2. 按信用主体分类             

3. 按期限长短分类

4. 按借贷对象分类

(二)现代信用形式

1. 商业信用

2. 银行信用        

3. 国家信用

4. 消费信用

5. 国际信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1. 偿还性            

2. 收益性

3. 流动性

4. 安全性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

1. 按信用关系存续时间分类

2. 按融资性质分类        

3. 按可接受性程度分类

4. 按融资范围分类

第三章 利率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利息、利率的概念、性质,了解利率的分类及利率决定因素及利率的计算

本章教学重点:利息、利率的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利率的决定。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收益的资本化

(四)现值与终值

第二节 利率体系

(一)利率的分类         

1. 按照计息时间          

2. 按照决定方式             

3. 按照是否浮动

4. 按照是否考虑通胀因素

5. 按照利率的地位

6. 按照信用活动期限长短

(二)影响利率的因素

1. 平均利润率

2. 借贷资金的供求        

3. 经济运行周期

4. 通胀预期

5. 信用的风险和期限

6. 国家经济政策

7. 国际利率水平

第三节 利率理论

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2.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3. 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及条件

(一)利率的作用         

1. 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2. 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 自主决策的微观经济主体

2. 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3. 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4. 适当的利率水平

5. 合理的利率结构

第四章 汇率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汇率及外汇的概念,了解汇率制度及其选择、汇率的决定因素,进一步了解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本章教学重点:外汇、汇率的概念及汇率标价法。

本章教学难点:汇率的决定。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1. 外汇的概念

2. 外汇的基本特征

3. 外汇的主要分类

4. 外汇的作用

(二)汇率

1. 汇率的概念

2. 汇率的标价方法        

3. 汇率的种类和计算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一)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与变动         

1.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2. 金本位制下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二)纸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三)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1.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2.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金融市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特性及金融市场分类,了解金融市场功能;掌握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定义、特征及功能,了解货币市场各金融工具的特性;掌握股票市场及债券市场的定义、特征及功能,了解各金融工具的特性及债券价格的计算

本章教学重点:金融市场特性;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特征;债券价格的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金融市场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子市场的功能。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界定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2.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

3. 金融市场的价格

(三)金融市场的特性

1. 交易对象的特殊性

2. 交易主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3. 交易价格决定的特殊性

4. 交易场所的特殊性

(四)金融市场的类型

1. 按融资的期限划分

2. 按融资的职能划分

3. 按交割的期限划分

4. 按市场的组织形态划分

5. 按融资的背景划分

6. 其他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

1. 融通资金功能

2. 配置资源功能

3. 提供流动性功能

4. 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

5. 传递信息功能

6. 调控经济功能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         

1. 同业拆借的原因          

2.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二)票据市场

1. 票据承兑市场

2. 票据贴现市场        

3. 商业本票市场

(三)国库券市场

1. 国库券市场的特点

2. 国库券的发行

3. 国库券的流通

(四)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1.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特点

2.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

3.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转让

(五)回购协议市场

1. 回购协议市场的含义

2. 回购协议市场的特点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证券发行市场        

1. 证券发行制度            

2. 证券发行方式

3. 证券发行价格

4. 证券评级

(二)证券流通市场

1. 证券流通市场的类型

2. 证券的交易价格        

3. 证券交易方式

第四节 衍生金融市场

(一)金融远期市场         

1. 金融远期协议的类型            

2. 金融远期交易的特点

(二)金融期货市场

1. 金融期货的类型

2. 金融期货交易的特点        

(三)金融期权市场

1. 金融期权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2. 金融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

3. 金融期权的基本类型

第六章 商业银行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商业银行产生、发展的历程,理解存款类金融中介的性质及其资产负债的特点。了解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及其管理,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有初步的认识

本章教学重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

本章教学难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1. 信用中介职能

2. 支付中介职能

3.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4. 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1. 存款负债          

2. 非存款负债

(二)资产业务

1. 现金资产

2. 贷款        

3. 票据贴现

4. 证券投资

(三)中间业务

1.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2. 银行卡业务

3. 代理类中间业务

4. 担保类中间业务

5. 承诺类中间业务

6. 交易类中间业务

7. 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

8. 咨询顾问类

9. 其他中间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基本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2. 流动性原则

3. 盈利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

(三)基本内容

1. 资本充足率管理

2. 资产管理

3. 负债管理

第七章中央银行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结构,理解中央银行基本业务,了解中央银行反洗钱、征信管理及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本章教学重点: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

本章教学难点:中央银行基本业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2. 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

1. 中央银行是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

2.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决策机构,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3.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三)中央银行制度

1.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2. 中央银行制度的结构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二)银行的银行

(三)政府的银行

(四)我国中央银行新职能

1. 反洗钱

2. 征信管理

3. 金融稳定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

(一)负债业务

1. 货币发行

2. 集中存款准备金

3. 代理国库

4. 其他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1. 再贷款与再贴现

2. 证券买卖业务

3. 储备资产业务

4. 资产负债各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清算业务

1. 票据清算制度的形成

2. 票据清算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其它金融机构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投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了解保险类金融中介机构,对信息服务类金融机构有初步的认识。

本章教学重点:投资类金融中介机构。

本章教学难点:投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

第一节 投资类金融中介机构

(一)投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特点

1. 主要以有价证券为业务活动的载体

2. 业务专业性高,风险较大

3. 业务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二)投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

1. 促进证券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 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

3. 通过专业技术与知识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提供可能

(三)投资类金融机构的类型

1. 投资银行

2. 基金管理公司

3. 货币市场基金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点与职能

1.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2.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二)政策性银行的种类

(三)中国的政策性银行

1. 国家开发银行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 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三节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信用合作社

(二)信托投资公司

(三)金融租赁公司

(四)金融担保公司

(五)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六)保险公司

第九章  货币均衡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货币需求含义及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理解货币供给,了解基础货币、派生存款,掌握货币供给模型及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问题;掌握均衡的概念,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成因及治理。

本章教学重点:货币需求含义及货币供给模型。

本章教学难点: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

第一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及其性质

1. 货币供给的分类

2. 货币供给的主体

3. 货币供给的性质

(二)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

1. 基础货币

2. 派生存款

(三)货币供给模型

1. 货币乘数的推导

2.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及其分类

1. 货币需求的界定

2. 货币需求的分类

(二)货币需求理论

1.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3.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4.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表现

1. 货币均衡与失衡的涵义

2. 货币失衡的表现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1. 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涵义

2. 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三)货币失衡的调节

1. 供应性调整

2. 需求性调整

3. 混合性调整

4. 逆向性调整

第十章  通货膨胀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指标,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及效应,了解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本章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及效应。

本章教学难点:通货膨胀的衡量。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度量指标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

1. 消费者物价指数

2. 生产者物价指数

3.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成因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1. 按照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来划分

2. 按对不同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3. 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来划分

4. 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动说

2. 成本推动说

3. 供求混合推动说

4. 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及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效应

1. 收入分配效应

2. 财富分配效应

3. 强制储蓄效应

4. 资源配置效应

5. 产出效应

6. 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社会与经济危机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1. 宏观紧缩政策

2. 物价与所得政策

3. 收入指数化政策

4. 其他对策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掌握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传导机制。

本章教学重点:货币政策工具。

本章教学难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征

1. 货币政策的特征

2. 货币政策要素

3. 货币政策的内容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 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

2. 中介指标的种类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总量调控工具

1. 存款准备金政策

2. 再贴现政策

3. 公开市场政策

(二)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工具

1. 消费者信用控制

2.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 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 直接信用控制

2. 间接信用控制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

(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1. 利率传导渠道

2. 信贷传导渠道

3.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4. 汇率传导渠道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1. 货币政策时滞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 经济主体合理预期的抵消作用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金融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又缺乏感性的认识或直观的体验,因此,课程组全体成员不仅为学生编写了系统完整的课后配套练习题集,而且编辑了与课程讲授内容相关的金融实务案例集,并辅以相应的实习实训内容,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课程授课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参考书和延伸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阅读面,构建学生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是采取专题教学法。二是采取案例式情景教学法,注重双向互动式教学。三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四是采取课堂讨论或辩论,将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五是广泛利用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六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结合,保证了课程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对重点章节的理解,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同时阅读指定的阅读材料,主动学习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结合。

六、推荐教材、阅读书目与电子资源

1.《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67月;

2.《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黑田明伸著,何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金融学》(第三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著,北京出版社,2008年;

5.《利息论》,曾康霖,邓映翎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

6.《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7.《华尔街投资银行史:华尔街金融王朝的秘密》,盖斯特著,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

8.《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白钦先,曲绍光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9.《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李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0.金融经济类网址:www.finweb.com

11.和讯:http://www.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