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课程代码:ZB161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学 分:3学分
学 时:51学时 理论学时:51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0学时
面向对象: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金融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理论、国际资金流动以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汇率交易等技能。本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的后续课程,为《外汇交易实务》《国际投资学》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1.知识目标
(1)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国际货币流通和国际资金融通方面知识;
(2)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其历史背景;
(3)理解汇率在国际金融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深刻理解各阶段的汇率决定理论;
(4)构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熟悉各种政策工具、不同条件下的政策效力以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从横向和纵向分析多国和一国多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2)能采集各类国际金融交易数据并进行解读;
(3)能进行基本的外汇交易;
(4)能观察国际资金流动现象并对债务危机、货币危机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5)能在开放条件下分析主要国家宏观经济实践对本国的影响和对他国的溢出效应。
3.素养目标
(1)建立国际经济金融系统性思维。对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现象的彼此关联形成系统性的认知习惯;
(2)弥合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分野。全球经济的宏观结果是由各种微观交易彼此联系地形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3)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国际收支、国际外汇交易、国际储备、开放条件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内容都大量地和数据打交易,稍不小心,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4)培养在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分析问题的基本范式。国际金融现象千变万化,以理论为指导,采集数据,有理有据地展开分析,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人文科学研究素养。
三、课程考核要求
《国际金融学》课程考核主要分成两个部分: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类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3:7。过程考核主要考查素养目标达成情况,部分考查能力目标达成情况,期末考核主要考查知识目标达成情况,部分考查能力目标达成情况。
考核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下过程考核偏重线下课堂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如回答问题质量,提问和讨论质量),线上过程考核偏重线上讨论、展示参与度与成果质量。结业考核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掌握情况,采取闭卷考试形式,50%左右分值的题目注意结合国际金融新现象和开放性的题目,侧重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运用的考查。
过程考核评分依据是线下课堂平时成绩记录表和线上课堂参与后台数据和参与成果质量。期末考核有标准答案的按标准答案评分,开放性题目按答题质量(答题逻辑、知识技能含量、分析深度)评分。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国际金融学》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 | 线下学时 | 线上学时 |
第一章国际收支 | 3 | 1 |
第二章国际金融市场 | 2 | 2 |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市场 | 3 | 1 |
第四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 2 | 1 |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 | 8 | 3 |
第六章国际收支理论 | 5 | 1 |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 | 4 | 2 |
第八章国际储备与管理 | 2 | 1 |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自学) | 0 | 0 |
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 8 | 2 |
合计 | 37 | 14 |
第一章 国际收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特征和所记录经济交易类型;深刻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主要账户和编制原则;熟悉国际收支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原因和经济学含义;掌握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以及国际投资头寸和国际收支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及分析
本章教学难点: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线下内容:
1.1 国际收支概述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3 国际收支分析
线上展示:实际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二章 国际金融市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构成与作用,了解传统国际金融市场;深刻理解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金融创新的含义、类型、风险;掌握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特点及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欧洲货币市场的成因、特点与影响
本章教学难点:主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原理
线下内容:
2.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2.2 欧洲货币市场
2.3 国际金融创新
2.4 国际金融创新工具
线上讨论:讨论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新动态
第三章 外汇与外汇市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外汇概念和分类、汇率的概念、标价方法和分类;掌握汇率、汇率的标价方法以及汇率的种类;掌握外汇市场的含义、类型;能实际计算外汇即期、远期、期货、期权交易以及套汇交易的损益;掌握外汇风险的概念与种类,熟悉外汇风险风险管理的原则、管理战略及风险控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汇率、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的套算以及远期汇率的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外汇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套汇交易的实际运用
线下内容:
3.1 外汇与汇率概述
3.2 外汇市场
3.3 外汇风险
线上展示:分组报告外汇交易
第四章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固定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内涵与特征;了解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和各国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熟悉外汇管制的基本概念、内容、目的和作用及其局限性;深刻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及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固定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基本概念、特征
本章教学难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和各国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
线下内容:
4.1 汇率制度
4.2 汇率制度选择
4.3 外汇管制
4.4 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
线上讨论:比较新加坡和香港的汇率制度
第五章 汇率决定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理解金本位制下和纸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不同基础;掌握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掌握布雷顿森体体系崩溃前三个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学说;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三个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粘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了解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汇率决定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教学重点: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学说
本章教学难点: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粘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线下内容:
5.1 汇率的决定
5.2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汇率决定理论
5.3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汇率决定理论
线上分析展示:搜集资料,整理汇率决定理论发展新动态
第六章 国际收支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理论的概念与大致演进历程;深刻理解并掌握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重要理论: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能够综合运用乘数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分析考虑收入变动时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深刻理解并掌握货币分析法,理解结构分析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掌握其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本章教学难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的比较
线下内容:
6.1 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6.2 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相关理论
6.3 货币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线上展示:比较各种国际收支理论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内涵和类型;能从输入国和输出国两个方面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掌握国际资本流动控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掌握国际债务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的联系;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危机的联系;结合世界历次货币危机现实,掌握几种重要的国际货币危机理论。
本章教学重点:国际债务危机的原因与管理
本章教学难点:国际货币危机理论
线下内容:
7.1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7.2 国际债务危机
7.3 国际货币危机
线上分析展示:欧债危机和土耳其货币危机分析
第八章 国际储备与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储备的含义、特征、构成与来源;熟悉国际储备的发展演变历程;掌握国际储备的作用;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国际储备总量管理的主要方法;掌握对不同形式的国际储备进行结构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国际储备的含义、特征、构成及作用
本章教学难点: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管理
线下内容:
8.1 国际储备概述
8.2 国际储备管理
线上讨论:为什么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储备多?
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自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内容及其作用,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了解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特征及作用;深入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作用及崩溃的根本原因;了解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内容及运行特征;了解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原因和欧元的作用;了解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动态。
本章教学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作用和特里芬难题
本章教学难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原则、目标及方案
9.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9.2 国际金体位货币体系
9.3 布雷顿森林体系
9.4 牙买加体系
9.5 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一体化
9.6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第十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主要政策工具;深入理解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政策搭配的主要思想;掌握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的效果,展望未来变动趋势;掌握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及主要的协调方式。
本章教学重点:1.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均衡目标冲突问题
2.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指派原则与搭配原理
本章教学难点:1.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 开放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线下内容
10.1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10.2 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10.3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M—F模型
10.4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实践(自学)
10.5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线上讨论:当前各国经济政策最大的风险点有哪些?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1. 学习指导
《国际金融学》按照“教学任务驱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原则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首先,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明确不同教学环节的线下线上搭配方案,一般采取“课前线上引入与预习、课中线下讲解与讨论、课后线上练习与研究”的教学步骤;其次,实现线下线上优势互补,线下主要进行重点知识和理论的详解以及“面谈式”主题研讨,线上主要进行案例导入、视频预习、最新时事资料的分析、“笔谈式”主题讨论、课后练习和过程考核。努力通过四个“延伸”,做实课程增量:从线下向线上延伸、从课堂向课后延伸、从书本向实际延伸、从单向讲授向互动研究延伸。
2. 修读建议
课前导入与预习:各章内容都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导入,重要知识点都要求线上提前预习,对该章内容形成初步印象;
课中启发式教学:线下课堂反复设问,保持课堂活力,授课内容结合最新的国际金融动态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
课后练习与研究:课堂适当留白让同学课后通过线上资源寻找答案;线上布置各种资料分析题,部分章节放入一些重要的期刊论文,鼓励同学们研究、思考,不断挑战自己,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六、推荐教材、阅读书目与电子资源
1. 《国际金融》,周文、漆腊应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21年4月第2版;
2. 《国际金融学》,杨长江、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第5版;
3.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马克•J•梅里兹著,丁凯等译,2021年1月第11版;
4. 《国际金融学》,裴平、曹献飞、杜赫、徐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第5版;
5. 《国际金融学》,何国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
6. 《国际金融学》,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6版;
7. 电子资源1: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8. 电子资源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栏目()
9. 电子资源3: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