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优秀校友访谈——闵若兰-空谷幽兰,碧水清莲

发布者:金融学院发布时间:2016-04-08浏览次数:239

空谷幽兰,碧水清莲

  

闵若兰,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空谷幽兰,碧水清莲,她的经历也不失为一个传奇。名字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大学三年的时光都投入到了汤逊湖学刊的建设中,从台前到幕后。文采飞扬,十分出众。在到大三下才准备出国,虽然仓促但是仍然顺利的考上了美国研究生,好好的领略了一番华尔街的金融风貌。

留学美国,她笑谈“学习金融的,谁不想去华尔街看看啦。”

也许正是这份好奇,也许是骨子里的拼劲。毕业去美国读研,她做到了。谈起经验和学校的选择她这样说道:“很多学商科的同学都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一方面是专业所需,英美国家的金融业更加发达;另一方面则是被不同的学习环境所吸引,世界那么大,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记得有人把出国留学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刚听说时不太明白,围着地球走了半圈后才觉得颇有道理。先说“人和”,我自己从决定留学到参加完各种考试不过大半年时间,时间紧迫,准备也不太充分,事后回想遗憾不少。美国商科研究生入学前需要提供托福和GMAT的成绩,这两项考试一项着重语言运用,另一项考察逻辑思维。如果有英语六级的基础,每项大约要花6个月的时间通过。美国名校对学生分数有着硬性要求,所以一定要争取考到高分。如果想在秋季入学,提前一年就要递交申请。美国研究生的第一轮录取是在10-11月截止,第二轮在次年1-2月,此前大家需要合理安排各项考试和准备申请材料的时间。
我至今也没完全弄明白美国“招办处”对研究生录取的要求。我的研究生同学里有本科学法律的,学心理的,甚至还有学医学的,他们的专业与金融几乎不沾边,但是他们确实是美国老师眼中的“有价值的学生”。“招办处”的老师会非常认真的看每个学生所提交的个人陈述,他们还会做笔记,所以大家一定要在个人陈述中尽可能展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好学生。美国学校统计指出,来自中国的申请人数比其他所有国家的人数还要多,但是录取人数有限,就造成中国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记得当年办签证有一个专业词汇“水果”,即“水过”,非常精准的描述了同命不同运的情形。敏感专业的学生,例如生物,航天专业,一般要被调查2个月,有时候还会被拒签,当然啦,商科的学生就安全多了。”

对于文学的投入和奉献,三年她已没有遗憾
    她大一的时候就加入了《汤逊湖》成为记者,直到大三离开,大部分大学时光都和《汤逊湖》联系在一起。关于文学她这样讲:“如果说文学是梦的话,《汤逊湖》就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窗户。本来是透明虚无的光,一经折射,立即展现缤纷的色彩。很难得有一个机会去尝试各类写作题材,接触不同采访对象并合作完成一期杂志。当记者的诸多艰辛,例如写稿到半夜,临阵换稿,约采访被拒,我都一一体会过。有时候也会担心有一天真的从事了记者这个职业,会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去刻意新闻。在《汤逊湖》,我从台前走到幕后,每一个环节都亲历亲为后,已经没有遗憾了。”
金融对她而言是场华丽的冒险

   “金融是一场冒险”她的眼里闪着光,笑着说,“对目前的我来说,有点像解码。股票价格的每一次波动,资产价值的每一厘增减都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政策也好,投机也罢,一连串蝴蝶效应的最终结果是屏幕上冰冷的数据,而我们要做的,是抽丝剥茧找到那只蝴蝶。我刚进入大学不久就爆发了次贷危机,第一次与吕中梅校长对话时就有同学提问,我们作为二本院校的学生,会在求职中被打入哪个市场。吕校长当即指出,我们要做到选择而不是被打入。研究生依然选择金融专业的原因除却最初的好奇以外,可能还有一点不想放弃的心理吧,一步一步走下去,前一段路就是后一段路的理由。”

采访手记:虽然刚开时联系闵若兰学姐是遇到了一点小插曲,但是采访的过程过的非常轻松愉快,每次聊天的开头,她都会打上hello,总让人不禁联想到她阳光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