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观看心理微视频公开课

发布者:金融学院发布时间:2023-06-07浏览次数:343

本网讯(通讯员黄韵瑾 摄影王贝诺 鲁妍熙)根据《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有关精神,为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组织学生、家长与辅导员观看了湖北省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分别对学生、教师、家长设置专题课程,针对不同群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难题和困惑进行剖析和讲解,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老师和家长掌握与学生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钥匙。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后,同学、老师和家长们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在此次心理微视频公开课当中的收获及感想。

金融学类2241靖文广

上大学后,第一次缺乏他人监管和劝说,我们学生很容易沉迷手机网络。主要是因为当我们刷手机的时候我们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快速被吸引并同时使我们快乐与兴奋,所以一时刷手机一时爽,一直刷手机一直爽,但当我们停止看手机后一股失望和空虚会冲向我们大脑,这被称为“网络失恋症”。其次我们用手机的虚假网络逃避现实中的不顺心,使我们对网络有过度的期望,以及错误的认为在互联网中才有自我存在的价值。最后刷手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那么我们如何克制自己呢?首先要重组人际关系,加重现实中的朋友关系。在现实朋友的交往中改变对现实的看法。在现实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比如体育锻炼和亲近大自然。还可以用另一个习惯去代替刷手机的习惯,比如看书和冥想。最后我们不是杜绝使用手机和网络而是能控制住自己对手机网络的沉迷

金融学类2242汪伶穗

许多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请求,也许出于内心的救世主情节,我们将对别人的帮助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在,在不拒绝的过程中成为对方不可或缺的依靠,而说不出口的拒绝变成了“被动接受”者最后的倔强,最后演变成“我不值得被尊重“的自卑指向。求助者的予取予求和应对者的焦头烂额使事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此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及时对请求不合理、时间有冲突的事情说No!可以先了解自己无法说出口的真实原因,努力克服个人障碍,适当延缓回答时间,诚恳说明拒绝的原因,通常适当的拒绝会保持情谊的尊重感并延长友谊的保质期所以不要恐惧,勇敢地对不愿意的事情say no吧!

金融学类2244班学生家长 苏春华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的家长,通过这次微课学习,我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知识,不停的完善自己、锻炼自己。作为家长,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心理健康水平不佳,会对身体健康也造成影响的。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配合老师和学校,共同关注、维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都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金融学院辅导员樊非

通过观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辅导员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与方法。此次专题课程重点针对教师群体就如何加强与学生沟通、如何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帮助、怎么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如何调节学生宿舍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解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增强了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系统性、具体性的了解,有助于辅导员提高学生心理问题处理能力。

本次观看心理微视频活动,向家长、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提高了师生与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师生与家长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