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奖学金
2005年国家奖学金名额已下达我校,为了做好此次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评选对象 凡正式取得我校学籍并已按时注册的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均可申请资助。
2、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其中2005级学生要求上学期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平均成绩列班级前10%以内(含10%);其他年级学生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上学年度综合测评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含10%)以内。
⑤、家庭贫困,生活俭朴,并获得班级同学认可。
请各班符合条件并有意申请奖学金的学生,个人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近期贫困证明)给班主任,班主任核实签字后于5月15日12点前交群贤楼331室程老师处。 (申请表格附后)
二、保卫处通知
1、洋湖大道两侧绿化带已由藏龙岛管委会绿化管理站绿化施工完毕,从即日起请同学们不要翻越校园北门围墙,踩踏花草苗木,树立良好的当代大学生形象。对于不听劝阻者,藏龙岛管委会绿管站和有关执法部门将联合行动,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2、夏季天气炎热,请同学们珍惜生命,不要随意到校内池塘及周边湖泊游泳,戏水,以防溺水。
3.遵守交通规则,禁止无证驾驶,不要在校内外飙车,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三、通报批评
学院下发了《关于给予高超等同学通报批评的决定》,请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通报文件,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校纪校规律,规范个人行为。
四、学习“李淑娥:义务照料困难老人26年”
请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学习“李淑娥:义务照料困难老人26年”(材料附后)。
金融学院综合办公室
2006年5月12日
附一:关于给予高超等同学通报批评的决定
“五·一”长假前后,我院组织了全院性到课、返校情况大检查,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4月30日 无故旷课者
金融Q0541班:王慧飞、高超、王玲、邢佳佳、张文霞、易锋、邹勇、杨溜、张焱、王乐乐、蔡锦青
金融Q0542班:邱亮、杜婷、蔡松、袁曦、曾帆、魏姣姣、肖少军、陈娟娟、刘寒冰
投资Q0441班:刘牛、谢梦、王文敏、南宇、李小娟、龚俊华
国金Q0441班:王豪、王力恒、熊晨子、李冲、夏天
投资Q0341班:郭彬林、朱巍、童林、范文广、廖晓丹、叶笠、张大智、王健
5月7日 未按时返校者
国金Q0441班:丁婷婷、杜政姑、张科、陆阳丞
金融Q0441班:张文静、徐松涛、陈纵文、祁雷、周丽屏、赵惠玲、刘建栋
金融Q0442班:谭烁枫、文成
金试Q0441班:何静逸
金试Q0442班:陈旎、张琴
保险Q0341班:刘福嘉、王远明
金融Q0343班:王健
金融Q0541班:王永梅
投资Q0341班:张大智
以上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校纪校规,为严肃学校纪律,教育本人,根据《湖北经济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之规定,给予以上同学全院通报批评的处分。
金融学院
2006年5月12日
附二: 李淑娥:义务照料困难老人26年
2006年4月28日下午,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敬老院显得格外安静,8名老人安详地围座在敬老院的露天阳台上,喝着浓茶,享受着难得的明媚春光。与老人们的恬静不同的是,敬老院的义务管理员李淑娥却忙得不可开交,刚为老人房间做完清洁,又接连端上一盆盆温水,挨个为老人们洗脸、擦背。
李淑娥是三峡重庆库区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今年正好60岁,有着26年的党龄。26年来,李淑娥历经艰辛、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涂井乡的村民们都尊敬地将她称为“活菩萨”。
1988年,涂井乡望江村的何天兰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卧病不起。当时,何天兰的丈夫已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又远在新疆打工,家里无人照料。李淑娥得知后,立即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与她同吃同睡长达3个月。何婆婆胃口不好,李淑娥就特意为老人熬最爱吃的红薯粥;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李淑娥又不厌其烦地为她接屎接尿,擦洗身子。在李淑娥的悉心照料下,何天兰老人的病很快便痊愈了。
1999年春节,李淑娥装满一整框焦碳和木柴,并带上汤圆面、腊肉、油炸豆腐、酥肉、面条、白糖等食品,来到90多岁的孤寡老人宋启珍家里,陪伴老人一直过到大年。宋婆婆后来逢人便讲:“李淑娥这娃儿心好,心里总想着老人,平日里都常给我送这送那,还陪我这个老太婆一起过年,这种人世上难找啊!”
李淑娥和丈夫牟一高育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家境并不富裕。对于李淑娥倾家中所有帮助困难老人,小儿子牟红强曾埋怨说:“妈,您脑袋里那些过时的‘零件’早该换了,现在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庭搞富起来呀,哪像您那样,有点钱就去帮助别人?”李淑娥听后却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随时想到为人民服务,要我换‘零件’,只有等我死后才行;儿子你也要多做好事,那些困难的群众只有靠大家都来帮助一下,带动一下,他们才能够过我们一样的日子。”
“不是李淑娥这闺女,我们老俩口可能早已不在人间了。”涂井乡友谊村村民牟其善说。牟其善虽有两个儿子,但大儿子牟一良已举家移民至山东,次子牟一生当上门女婿在重庆石柱县居住,家里只剩下老俩口相依为命。1990年4月,牟其善因为脑血栓导致半身瘫痪,妻子周达珍在下地种田时又摔成了重伤,突如其来的横祸让孤苦伶仃的老俩口倍感绝望。那时,李淑娥不仅每天为老俩口挑水、洗衣服,还从家里做好饭菜端到牟其善夫妇床前,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让老人们更为感动的是,那段时间,李淑娥还每个晚上到家里来为周达珍包扎伤口。
5年前,李淑娥又主动担当起涂井乡敬老院义务管理员的责任,并用她勤劳的双手种粮3亩,另外,她还坚持每年养10头猪和4头牛。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了敬老院的8名老人每天早晨都能吃上一个鸡蛋,三天打上一次“牙祭”,从而大大地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条件。
在敬老院里,还有一位特殊成员,那就是被李淑娥供养了20多年、双目失明的牟其武老人。牟其武和他的母亲张大秀原是涂井乡望江村的盲人五保户,1980年村里决定将集体土地下放后,由一名社员自愿承担他们娘儿俩的赡养义务。面对两个双目失明、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的人,社员们谁都不愿意捡这个“包袱”,最后村里决定由牟其武娘俩自己选择跟谁过。“要我们选,我们只愿意跟着李淑娥。”牟其武娘儿俩脱口而出。
“她一直都在照顾我们。”今年已80岁的牟其武说。原来,早在集体生产时,李淑娥就在默默帮助牟其武娘儿俩,看到救济粮不够吃,李淑娥就坚持每天为他们送去晚饭,不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
在李淑娥的一个纸箱子里,塞满了“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重庆市十佳精彩女性”、“全国劳动模范”等几十本荣誉证书,但李淑娥却很少打开荣誉箱。她说:“我从没想到党和人民会给我这么多荣誉,也从没想过去评先进,共产党员就应该多做好事,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别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国家奖学金申请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