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改革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座谈会成功召开

发布者:金融学院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10

阳春三月,樱花烂漫,3月23日,新财经改革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座谈会于我院成功召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茂荣教授、黄宪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新蓉教授、徐晟教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原一级巡视员阙方平,湖北经济学院原副校长吴少新教授应邀参加。本次座谈会突出学校“新财经”改革背景,邀请学界业界专家齐聚汤逊湖畔,共绘金融学科创新发展蓝图,为学院金融学专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座谈会伊始,党委书记高鹏代表学院简要回顾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建设历程,他指出,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金融学专业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在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平台项目化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面对新财经改革浪潮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挑战,如何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重塑人才培养范式,已成为亟待突破的课题,恳请各位专家把脉问诊。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学院扎根湖北、服务行业的办学理念,并围绕如何创新专业建设路径提出建议。

周茂荣教授指出,地方高校金融学科应打造差异化优势,既要夯实货币银行、证券投资等传统领域,更要聚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湖北区域发展亟需的方向。

朱新蓉教授强调,学科定位需量体裁衣,既要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更要立足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实际,在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

黄宪教授则提出,金融学科需构建“科技+金融”双轮驱动体系,通过增设金融科技、量化分析等前沿课程,培养兼具数据思维与金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吴少新教授认为,金融教育不能囿于“象牙塔”,要鼓励教师赴金融机构挂职,同时邀请行业导师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使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阙方平则建议,人才培养改革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定制化课程,将行业最新实践引入课堂;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学科壁垒,培育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人才。

徐晟教授认为人才培养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加强思辨能力培养,通过案例研讨、沙盘模拟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座谈会最后,学院学科首席专家潘敏教授表示,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学院提供了“破局之钥”,既要保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初心,又要以新财经改革为契机,在金融科技课程体系重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等方面重点突破。此次座谈会既是学院金融学科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起点。这场凝聚智慧的思维碰撞,必将为金融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助力学院在服务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