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工路上成长——大一新生赵鹏南的故事

发布者:金融学院发布时间:2011-10-18浏览次数:209

2011年10月18日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念明 通讯员雷杨 李梦婷

    他是新生,却有着几分沧桑与成熟。

    24岁的赵鹏南,从甘肃会宁,带着四年打工的阅历,来到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求学。

    2006年高考后,他带着比二本线低几分的失落,步入了打工大军中。

    父母都是农民,母亲有心脏病。作为独子,他清楚自己的担子。“读书未必是最好的出路”,没有听从父母要他复读的建议,赵鹏南挤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江苏昆山。在一家公司做安装工,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月拿千元左右的工资。2007年底,在外打工一年多的赵鹏南回家过年,带回存款8000元。

    2008年正月初四,受初中同学“一起开店”之邀,他到达广西贵港。住着简陋民房,交出了身上的2000元钱,同学形影不离地带他听了三天课。而后,同学要他交4800元钱,购买西装、领带等11件东西。赵鹏南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传销窟。他不动声色地找寻离开的机会。正月初十,利用同学上线请吃饭的机会,赵鹏南灌醉了同学,于凌晨3点多逃走。

    一路辗转,回到了家中。恰逢亲戚的施工队缺人,赵鹏南便跟着亲戚走南闯北。每天两个上班时段,凌晨2时到8时,下午1时到8时。

    风里来,雨里去,苦累自知。新疆、内蒙,烈日之下,晒得脱皮,肤黑如炭。河北张家口,大风起,尘飞扬,塞嘴闭目。

    四处飘荡,心理逐渐感觉到压力。“身边很多有学历的人,对没有上过大学的自己,很是不屑。”父母每个月都会打几次电话给他,思念之外,就是要他读书。

    “必须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念头,渐渐地坚定起来。

    昨日,在安静的校园里,黑瘦的赵鹏南,满脸阳光,“学好专业,一路深造下去。打工挣生活费,减少父母的辛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